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加强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完善公众参与政策评估方式,发挥专家学者、智库机构积极作用,使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更加机制化常态化。”
搭平台 建制度 拓宽联系群众渠道
搭建平台。一是进一步明确政协委员工作室工作职责。政协委员工作室在日常履行职责中要紧扣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为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办好惠民利民等民生实事发挥政协作用。二是发挥委员工作室主任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委员工作室主任职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对标县委、县政府年度工作任务与计划,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本单位具体工作实际,确保制定计划按预期目标完成。三是发挥委员工作室联络员纽带作用。联络员是政协联系基层的重要纽带,也是委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联络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持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性。要切实做好委员联系服务工作,为众多政协委员更好地发挥作用构建平台、创造条件并给予支持。
建立健全政协委员工作室制度保障。要在制度框架下进一步规范政协委员工作室的运行和管理,充分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一是加强联系群众制度建设。通过设立公开接待日、热线电话、意见箱等形式,进一步拓宽联系群众、收集社情民意信息渠道。委员在撰写社情民意信息时,抓住党政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提出有理有据的对策建议。二是加强履职尽责制度建设。为确保政协委员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要组织政协委员按时参加县政协全体会议,做到“每年提交1件以上提案、反映1篇以上社情民意信息、参加1次以上调研或视察、撰写1篇以上会议发言、给界别群众办1件以上实事”。持续跟进“五个一”履职目标完成情况,使政协委员履职活动管理实现可量化、可操作的目标。三是完善委员自身建设制度。督促委员带头遵纪守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各项履职活动中严格执行上级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自觉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展现政协委员良好形象。
全力保障政协委员工作室基础服务。要确保委员工作室日常运行,应明确负责人职责,聚焦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及政协机关具体工作职责,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履职目标,定期开展履职活动。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切实找准工作着力点与结合点,精心设计、策划活动载体与内容,持续提升委员工作室的特色与活力。要切实保障经费投入、后勤服务等,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支持,努力将委员工作室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给予支持与保障。
广走访 多联系 倾听群众意见建议
入户走访大调查,做群众生活知心人。政协委员要走到群众“家门口”、坐到群众“板凳上”、问到群众“心坎里”,每年入户走访4次,每次至少联系界别群众3户至5户;要围绕民生领域重点事项,不断创新方式,把党的声音传下去、把群众的呼声带上来,进一步增强提案建议、社情民意信息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
召开座谈交流会,面对面全力解难题。座谈交流的互动模式有助于搭建更加畅通的沟通渠道,在座谈交流会上,群众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参与座谈会的相关部门可以现场回应问题,进一步促进政策的有效落地,提高人民政协服务群众的精准性和效率。还可通过建立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开展调研视察,躬身入局找方法。政协委员要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才能提出更多惠民生、利民本、暖民心的务实举措。
重协商 深交流 着力解决群众诉求
问需协商,明确“议什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建言献策。以社情民意、提案等方式,反映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愿望诉求,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关注并帮助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能使委员进一步增强与群众的联系,提高政协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实施协商,明确“怎么议”。一是选题精准。开展协商议事工作如何做到选题精准是首要之务,议题选择恰当,才能行稳致远。协商议事选题要体现“党政点题”“群众出题”和“委员荐题”高度融合,确保议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提高社会各界对于协商成果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二是深度调研。在协商前进行详尽的调研工作至关重要,委员们通过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提高协商建议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当好社情民意的“稳压器”,搭好问题解决的“天地线”。三是成果转化。协商结果的运用是最终落脚点,人民政协要抓好协商成果报送,切实提高政协委员履职尽责效率和专业能力,在协商活动结束后,及时梳理与归纳科学有效、有价值及可操作的意见建议,形成调研报告、信息简报等形式,及时报送党委和政府,为下一步决策制定与行动安排部署铺路架桥。
协商解决,明确“怎么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要广泛联系和动员各界群众,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要鼓励和支持委员深入基层、深入界别群众,及时反映群众意见和建议,深入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对于能够立即采取措施解决的问题,应该迅速行动,采取有效措施来处理。对于复杂问题要及时上报党委和政府,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依据现有政策法规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政协委员要做好人民“政策宣讲员”。要发挥人民政协桥梁纽带作用,在协商中注重宣传阐释党的方针政策,反映群众的意愿诉求,不断增进群众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同,从根源上杜绝“干部干,群众看,干的看的都抱怨”等问题出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积极反映解决界别群众意愿诉求、及时推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政协委员工作室平台建立与完善、政协委员的认真履职以及社情民意信息的有效反馈都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助推器”的作用,架起了党委和政府及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同心县政协)